重挽公众信任 红会须以苛刻标准检讨自身

2024-11-16 19:35:50 admin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近日上线。重挽准检据介绍,公众通过这一平台输入捐赠人姓名或机构名称,信任须苛即可查询2010年1月11日以来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的刻标信息。平台首期公布了玉树地震的讨自捐赠情况,但被细心网友发现诸多纰漏。重挽准检

  所谓纰漏,公众实有多种情况。信任须苛名为玉树捐赠,刻标但捐款时间却在地震之前,讨自捐赠数字出现误差……这样一些纰漏并非不可原谅,重挽准检哪怕所公布的公众善款比实际捐款缩水了23%这样一个程度,公众想必也会适度宽容。信任须苛毕竟这还只是刻标试运行阶段,毕竟信息公开于红十会而言,讨自还是相当陌生的事情,需要熟悉的过程。如果人们记忆尚存,犹未遗忘“天价帐篷”、“天价餐费”和郭美美,就能明白现在等到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的亮相并不容易,因此也不妨和红会的负责人一样,由于海量的捐赠数据重新整理、录入、核对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和压力,对红会工作人员为平台上线所付出的“通宵达旦”的努力表示赞叹。

  但是,另一些纰漏则对公众理解能力构成了挑战,比如善款的具体使用情况过于简略的问题。不少捐款人的“捐赠项目”一栏为空,一个捐赠10万元的捐赠人,通过平台查询,只是显示其善款用在了建设某寄宿制小学,而该项目的资金使用及进展情况均告阙如。试问,如此粗略的信息不论对捐赠人还是公众,有多少实际意义?这样的信息公开,与完全不公开,又有多大的差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纰漏则让人从思维和情感上均无法接受。哪怕是非常简略的善款使用信息,在这个平台上,也并非所有的捐赠者都可以查询,系统已经限制,只有个人捐款10万元以上和企业捐款50万元以上的捐赠者才可以查询相对应的援建项目及善款的具体使用情况。不论红会对此有何解释,其传递出来的含义确定不疑,它意味着在一个吸纳爱心的慈善机构那里,不仅爱心有差等,同为捐赠人,所享有的权益也迥然有别,而决定的标准就是货币的多少。

  面对网友们指出来的无法回避的纰漏,当红会以“工作量大”、“成本太高”作为说辞时,它可能未意识到,这是对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根本性消解。让所有善款使用公开和透明,把善款用到该用的地方,切实满足捐赠者的知情权,这是慈善机构的职责和义务而非一种赐予,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无法对捐赠者保证,当初机构成立的必要性何在?又何必吸纳公众捐款呢?可以认为,把善款使用情况详实地反馈给捐赠者并对社会公开,这只关乎责任心,并不存在任何技术症结。红会一方面对信息公开的“高昂成本”充满担忧,另一方面仅玉树灾后重建项目督查,就慷慨列支了近600万元,如此分裂又何怪网友的辛辣嘲讽?

  在郭美美事件之后,红会曾向社会承诺,要做到“两公开两透明”,即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目前的捐赠信息发布平台,充其量不过是在第一个“公开”上刚刚迈出了一小步而已。既然是红会苦心研发的信息发布平台,仅仅承载一项功能未免过于浪费,如果真有诚意重挽公众的信任,除了提供详明的捐赠信息,红会的财务收支、招标采购等情况也必须全面公开。在“天价餐费”事件中,红会曾经辩解那只是行政违规而非滥用捐款,类似辩解除了将自己的财务管理混乱暴露于众别无价值。而要制止这种混乱,只有财务公开一途。

  和其他一些行政部门比较,红会的“三公”消费和所做到的信息公开都不能算最为恶劣,但公众的质疑声却此起彼伏,其中道理至为简单,因为是公益慈善机构,公众天然抱着一种最大的洁癖、用一种最苛刻的眼光进行审视。红会工作人员对此似乎不缺心理准备,红会负责人已经表示,希望公众的批评和建议有助于信息发布平台的完善。无论如何,正确的方向配以正确的态度,就仍然存有留住公众信心的一线希望。

责任编辑:hdwmn_LHJ

友链


  • 文章

    485

  • 浏览

    6751

  • 获赞

    7932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