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再孤独,杨浦首批“陪诊师”持证上岗

2024-11-17 01:54:15 admin

预约挂号、陪诊师陪同就医、看病跑腿等待、不再心理护理、孤独万一患者突发病况还要进行急救护理......近年来,杨浦新职业“陪诊师”由于巨大的首批上岗现实需求而变得炙手可热。他们在陪诊工作中担当患者的持证“临时子女”“临时家人”,发挥重要的陪诊师作用。

日前,看病全市首批575名参训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不再获得由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共同颁发的孤独“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证书。在杨浦区,杨浦首批陪诊师已开始持证上岗。首批上岗

  “与时间赛跑”的持证新职业

3月18日下午4点多钟,70岁的陪诊师范先生突然感觉阵阵头晕。他长期居住在长白新村街道长馨养老院,当时通知家属前来陪诊就医的话,需要较久时间。伴随头晕症状,范先生还发生了呕吐。情况紧急,养老院将突发病况联系并告知家属之后,随即派遣陪诊师金仲凯陪同范先生去就近的杨浦区中心医院安图分部就诊。

在医院,金仲凯熟练地为患者操办急诊挂号、排队验血、CT检查、入院手续等事项,尽快让范先生就医治疗。经过仔细检查,医生确诊患者为脑溢血,其小脑大面积脑梗,要是再晚一点来就可能危及生命。

“这样的突发紧急病况经常在养老院发生,因此第一时间送医陪诊非常重要。”长馨养老院院长蔡惠英说,陪诊师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职业,争分夺秒,在紧要关头甚至能“救人一命”。

在养老护理行业深耕多年的金仲凯,目前已经在长馨养老院工作5年。平时,他热心社区公益,经常给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上门送去鸡蛋、牛奶等。老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金”。不仅如此,他对于附近的医院十分熟悉。而一名称职的陪诊师,最需要的就是熟悉医院就诊流程、懂得如何与老人打交道。

“去年下半年,我们送出了6名养老护理人员参加上海开放大学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今年1月13日获得了陪诊师证书。获证后,这些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对于那些没有家属陪护的老人,特别是需要急救的老人,我们第一时间派出陪诊师。”蔡惠英告诉记者。

培训仅针对为老服务专业人员

截至2023年底,杨浦全区户籍老年人口共42.3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0%以上。作为养老大区,区域内老年人群体对于陪诊服务的需求相当迫切。陪诊产业被视作有效缓解独居老人、行动不便患者、异地就医患者等就医弱势人群就医困境的有效补充。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陪诊服务普遍存在收费高、缺乏专业资质的现象。作为新兴行业,陪诊服务也有待在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收费标准和售后保障等领域进行规范。而深化人才梯队建设,有利于促进陪诊产业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面对老人们的就医陪诊需求,专业人才队伍的短缺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相关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学校开展“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的初衷。

自去年开展培训以来,截至目前,上海开放大学共计培训“养老服务陪诊师”575名。其中,杨浦区一共有20余家单位70余人参加了培训。目前,杨浦首批陪诊师“正规军”已持证上岗。

值得注意的是,陪诊师培训为公益免费培训,目前仅仅针对本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等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未向全人群开放。“我们的课程旨在进一步赋能社区为老服务工作人员,为这批特定人群提供公益培训,让他们在原有的为老服务技能基础上,实现一专多能,一岗多证。”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相关老师表示,陪诊师的培训内容涉及到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技能,不仅需要熟悉陪诊服务基本流程、医疗就诊流程及注意事项,还要懂得老年人心理护理及陪诊沟通,并兼顾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只有长期从事为老服务岗位的人员,才能够通过短期培训胜任陪诊师这一工作。

作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长馨养老院6名持证陪诊师已开始试点陪诊服务。“目前,我们针对养老院内的老人试点开展陪诊服务,将逐渐向社区内的老人开放。”蔡惠英说,今年会陆续送出更多为老服务工作人员接受上海开放大学“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赋能,为社区内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带来专业服务。

沈莹

  • 文章

    533

  • 浏览

    579

  • 获赞

    58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