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文化发展中的两种迷信

2024-11-16 20:55:58 admin

  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防止发展今天,我们需要更高度的文化文化自觉,要有居安思危的两种意识。在目前的迷信发展势头下,我觉得特别要注意防止文化发展中的防止发展两种“迷信”:

  一是“市场迷信”。文化走向市场会产生巨大的文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有其弱点和潜在的两种危险性。单纯迷信市场,迷信容易导致文化功利主义、防止发展消费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化会使整个社会的两种文化思想变得浮躁和浅薄,使“忽悠”成为时尚。迷信这将造成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低俗化、防止发展消费化、文化短期化、两种快餐化,压抑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而形成文化沙漠。

  二是“话语权迷信”。因为文化的实力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掌握话语权,所以以为占领了话语的时间和空间,就是占据了人们的思想和头脑,就是掌握了意识形态的阵地,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迷信观念。这种对话语权的迷信容易导致文化圈子化、精神割据、文化宗派主义、圈地运动和主流文化的边缘化。

  我们现在确实面临着文化“圈地运动”的危险。多元文化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是多元文化中的每一元都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占领公共文化空间,只谋取自己的精神权益,却不对国家民族的公共文化负责,这即是我所说的“文化圈地”现象。这是一个不好的迹象。其中有一些现象,表面上看去好像是一种创新、一种文化复兴的形式,实际上是文化的大倒退。例如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某个学校的操场上,几百个孩子给他们的家长洗脚,美其名曰进行传统美德“孝道”的教育。我想,在古代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搞过这样的大型活动。我认为这种创新是思想的倒退。有这种“孝道”的思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家学校的校长,就能够利用自己的职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家长和社会。

  上述两种迷信表明,我们对当代文化的思想内容、理论方向、科学基础的理解还不到位。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并且一定要坚持以科学、民主、法治为导向。

  一要注重思想理论体系的深层建设,即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目标的科学化建设。我们这方面的成果还不多。比如“中国道路”的理论话语,目前还仅仅停留于政治和政策话语的范畴,而它的基础理论话语、尤其是哲学话语体系如何?并不明确,还显得有些陈旧和含混。“中国故事”很多,但是能够讲述中国故事的深层话语、能够跟西方学界进行高层次文化对话的话语体系,我们还没有形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目前还是以孔子、园林、京剧、中医中药等形象化的东西为主,而科学性、系统化、深刻性的思想内容还有很大空缺。

  二要注重文化建设路径的选择。我们以前路径依赖的问题过于严重,文化建设过于依赖行政体制,都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缺少依靠群众、来自实践的支撑,缺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教育和科研体制的过于行政化,已经严重地束缚了精神生产力,应该引起注意了。现在迫切需要我们摆脱单一的行政化路径依赖,尽可能地创造和选择适合于精神生产规律的新型的文化体制。

  三要思考在多元思想文化的背景下,怎样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引领作用。在这方面,非常需要加强文化领域的民主法治建设。以不久前国博孔子像的立和移为例:立孔子像的时候有争论,叫好的和反对的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搬离孔子像的时候,两种舆论依旧一片哗然。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我们如何真正认识其性质,建立起应有的观念?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悄悄地来去,而是应该依照民主法治的原则,把其中的道理讲明白。又如,首先要分清其中的权力和责任(在什么地方立谁的像,这类问题应由谁说了算),然后给予一套公开、合理、公正的说法和规则,以后依例实行。这才是文化问题上坚持民主和法治的方式。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hdwmn_wyb

  • 文章

    655

  • 浏览

    41552

  • 获赞

    494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